有多少跑步者被认为或多或少地接触到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在跑步时。事实上,这种类型的可穿戴设备的能够量化数据的运动在很多方面,而这些意见产生的运动数据可以给我们一些指导。然而,单就跑步而言,大多数智能运动手环所能开发的数据技术并不是跑步者真正需要的。
对于跑友们来讲,多数人跑步的初衷其实都很简单,无非是减肥、保持健康这类。由于运行可以说是锻炼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由于智能运动手环与体育有关,所以智能运动手环体育以外的体育相关信息和管理功能,都是伪需求。 手链看似强大,却只涉猎了很多方面,似乎什么都能遇到,但剥离这件“外套”后,能满足其需求的少之又少。
带着运动手环跑完步,点开屏幕就能看到你已经跑了多少步,这种已经算不错了,如果是跑、停、走相结合,手环很有可能瞬间“纱布”了,显示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你已经走了多少步,如果与运行一段时间后进一步接触,你可能很熟悉“180”这样的数字,是的,跑步是最好的步频。一些研究数据分析表明,当步频从155增加到180时,双腿的平均膝关节压力降低了25%,这对长跑运动员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
智能运动手环计算节奏无非是记录摆臂的频率,但由于大多数手环的“先天不足”,测步频节奏就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节奏的关键意义在于它能以一种相关的方式反映出跑步姿势和膝关节压力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一般人关心的是距离和热量消耗,而这一点,目前的
智能运动手环大多可以基本满足,距离的计算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GPS计算,第二种是根据步数来计算。第一精度高,第二是“步数×步幅”来计算准确或不所述计数步骤中,本身就是一个跨距值而变化,因此,通过“步幅×步数”的方法来计算距离的准确性可想而知。对于这些卡路里的消耗,最准确的方法是测量身体的耗氧量,这实际上是一个参考心率的卡路里消耗量,最后我们是一个基于锻炼的卡路里消耗量。简而言之,不可能同时测量人体的耗氧量。在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可参考的数据信息越多(如心率与各种社会体育数据的结合分析),对热量消耗的估计就越准确。